校园主页| 后台管理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思政课改革创新”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4-10-28    作者:高莹、张士引

为充分发挥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对思政课改革的指导作用,不断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2024年10月2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形势与政策”分教指委、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刘经伟)联合举办了“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思政课改革创新研讨会”。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总教指委主任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蚌珠教授,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刘吕红教授,上海教科院德育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兼副院长宗爱东研究员,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教授,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中山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李辉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海南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主任委员、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红教授,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指委委员、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教授,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安巧珍教授,黑龙江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江波教授,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文成教授,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苏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苏州大学田芝健教授,江苏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静教授,黑龙江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秋教授,上海市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叶海涛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特聘教授王永贵应邀出席会议。会议由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上海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兼“形势与政策”分教指委主任委员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经伟教授主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万金城致欢迎辞。他表示,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他认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提供更加强大的思政引领力的重要渠道。我们要不断增强思政教师的胜任力、思政课程的影响力、教学资源整合力、教学条件保障力,在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培育中持续彰显思政引领力的实践效应,为建设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支撑。

孙蚌珠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发展的历程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政课的重要论述,阐释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功能定位,提出了全国教育大会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路径。宗爱东认为,本次全国教育大会解决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动力问题。上海作为思政课改革的前沿阵地,要切实运用改革场景和红色资源拓宽实践育人空间,铸牢网络育人阵地,提高思政课引领力。上海将从校外教育立法、系统挖掘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论述中的思政资源、画好上海思政课实践资源图谱等方面推进思政课改革。刘吕红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从思政课创新体系效能全面提升的角度,深入阐释了人的培养体系建设、人的全面发展体系建设和思政课改革创新之间的关系,强调要加强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学理化和学术化阐释,以此提升思政课改革的有效性。王刚从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出发,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论教育》这一著作的主要内容,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要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来展开。李辉阐释了教育强国思政引领力的内涵及表现,强调思政引领力中的思政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引领力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引领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力、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目标引领力等方面。陈红认为,思政课教师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国式现代化信念,既要做精通专业知识的“经师”,又要做涵养德行的“人师”,在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方面做表率,争做校园里最美的“大先生”。吴满意认为拓宽网络空间、提高网络育人实效,要通过提升语言转化能力、提高育人实效体系优化水平等措施来实现,同时,他认为思政课教师要在用情、用心、用力营造好网络精神家园、赢得网民、赢得未来方面积极贡献力量。安巧珍梳理了教育家精神的提出过程及其内涵,强调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六个下功夫”论述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思政课教师要从争当四有好老师,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争做教育家,增强思政引领力等方面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陈江波以基于教育强国建设的思政课的育人使命为主题进行发言,强调思政课教学要以引导青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担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导向,探索改革创新路径;要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相统一。蔡文成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培养的人才在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历史素养、实践素养、方法素养、科技素养和国际素养等方面存在的短板,提出并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马克思主义马院何为的重要命题。田芝健指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从全体系优化、全学段贯通、全过程育人、全学科系统、全要素集成等方面深入探究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现路径。张静从红色档案的教育价值和心理功能、教育对象接受红色档案的心理机制、推动教育者助力红色档案有效融入思政课的引导等方面,深刻阐述了研究红色档案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发挥档案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中重要作用。王秋从大思政课、大实践、大整合等视角阐述了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理解,强调要明确大思政课之“大”的内涵,大实践之“新时代”变革、大整合之“其他课程和思政课的协同”。叶海涛从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之教师能力素养提升和突出教学优先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发言,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尤其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阐释了教学优先评价体系的逻辑结构、基本内涵和落实路径,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思政课教师评价体系的设想。王永贵认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和“教育强国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分别是对教育强国政治属性、建设方向和本质内涵的规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对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松江校区:松江区文翔路2800号 浦东校区:浦东新区上川路995号 徐汇校区:徐汇区中山西路2230号
版权所有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技术支持 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