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魁,安徽旌德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4年7月,就职于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2015年5月,进入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7月,就职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
论著论文:
1、论著
(1)《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形态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博士论文:《民国时期湖北保甲制度与乡村社会(1932—1949)》。
(3)博士后出站报告:《民国保甲制度与苏区革命研究(1931—1937)》。
2、C刊论文
(1)《国家权力与基层控制――以1940年代国民政府实施的国民身份证制度为观察点》,《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2)《从摊派到统筹再到摊派:民国时期保甲经费的演变(1931—1949)》,《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3年第8期。
(3)《晚清州县的办公经费与公费改革》,《安徽史学》2013年第3期。
(4)《革命性与娱乐性:中共与民众互动视野下的苏区戏剧》,《党史研究与教学》2016年第2期。
(5)《民国时期湖北的保学制度与庙产纷争》,《宗教学研究》2016年第2期。
(6)《民国时期保甲长群体构成与人事嬗递》,《求索》2016年第7期。
(7)《国民政府的地方武装组织与中共革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政工制度的变迁》,《党史研究与教学》2017年第2期。
(9)《反制、统战与暴动:苏区时期中共对保甲秩序的突破》,《党史研究与教学》2019年第3期。
(10)《晚清州县的办公经费与公费改革》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
(11)《反制、统战与暴动:苏区时期中共对保甲秩序的突破》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12)《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政工制度的变迁》被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网站全文转载。《工农红军政工制度的变迁》,《北京日报》2017年7月24日理论版,该文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央视网等20多家主流媒体全文转载。
3、一般论文
(1)《国民政府时期保甲制度研究综述》,《大连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2)《任弼时早期党团关系思想探析》,《井冈山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3)《中央苏区时期党内农民意识问题刍议》,《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4)《苏区时期中共党员群体构成与人事嬗递》,《苏区研究》2017年第6期。
(5)《红军长征途中的粮食给养问题探析》,《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6)《中央苏区时期党政关系析论》,《红色文化学刊》2018年第2期。
(7)《从知识分子到工农大众——中央苏区时期干部群体社会来源之转变》,《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
主持课题:
1、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传承与谋变:苏区革命文化研究》(项目编号:YG2014006)。
2、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形态研究》(项目编号:15DJ04)。
3、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形态研究》(项目编号:16FDJ002)。
4、教育部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布尔什维克化:中央苏区党的思想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6JJD770044)子课题负责人。
5、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项目《民国江西保甲制度与苏区革命研究》(项目编号:JD16020)。
6、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中央苏区革命戏剧研究》(项目编号:YG2019098)。
7、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早期人物革命精神研究》(项目编号:20DJ07)。
主要获奖:
1、2013年在华中师范大学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任弼时早期党团关系思想探析”一文获得“任弼时与中央苏区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青年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15年颁发。
3、2019年获江西省第十八次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社会兼职:
1、龙岩学院中央苏区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2、上饶师范学院方志敏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3、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