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主页| 后台管理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日期:2024-06-24    作者:吴庆军

6月23日,由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立信研究基地、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建设”学术研讨会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立信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刘经伟教授主持会议。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以及其他十六所高校的专家学者约60人与会进行了深入交流。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高原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团队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和教师参加了研讨会。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全国政协委员邓纯东教授认为大力发展新致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问题。他具体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策略。第一,巩固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是大力发展新知识能力的战略基础。第二,中国走科技自主自立自强之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第三,要防止各类企业利用国家项目套取国家资金,却没有取得什么最终实际效果的局面。第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努力实现各方面产业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理解新质生产力,首先要从生产力的概念理起。第一,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对生产力的一般规定。第二,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个完整整体,不是相对独立的。第三,要理解生产力的动态发展性。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生产力的不断进步,要求社会生产关系的不断进步。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要求生产关系的新的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理论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生态文明研究》执行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黄承梁研究员认为,我们要站在更高层次更高视野来理解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形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浩浩荡荡的时代浪潮。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生产力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生产力理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理念突破。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郇庆治教授从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属性和习近平生态思想的经济学范式阐释了新质生产力。他认为,所谓的新质生产力,是一种新生产力的概念,是一种新的产业和经济形态,是推动支撑并带来高质量发展的新型生产力的形态。它是高科技手段的运用、高效能的资源的利用和高质量的发展的一个成果。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尤其是绿色发展理念的一种先进生产力形态,或者说是一种先进类型的生产力。生产力的所谓新质,主要是指它在不同尺度上的要素构成及其背景环境的一种变化。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来讲,会特别关注它特定社会关系所决定的生产方式。

国家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曾红鹰从世界格局深刻变化和中国发展的世界方位视角分析了生产力的发展情况。他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绿色发展的具体方向和路径,特别是强调原创性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新的生产力是重在创新驱动实现的生产力,要求克服自然物质的资源的排他性和消耗性,摆脱传统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严重依赖。新质生产力,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产业的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的绿色转型。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市社科理论“百人工程”、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计划人选张云飞教授强调新质生产力通过对生产力要素的生态化重塑,将绿色、智能、以及生产技术革命性突破成果用于生产力要素创新性配置的过程,从而成为了绿色生产力。绿色金融是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支撑。在发展绿色金融的过程当中,要明确绿色投资的重点领域。一是要加强对自然资源和自然资产方面的投入。二是加强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投入。三是要加强对绿色科技方面的投入。四是要加强绿色产业方面的投入。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青年择优资助计划、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杰出青年培育计划人选张琳教授从新址生产力引发教育的系统性变革视角入手,阐发了新质生产力引发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促进教育内容的重组、促进教育方式的变革、带来教育体系重构、促进教育治理变革等重要影响。从树立多元化培养目标,推进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多维度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策略。

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人物、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人才李全喜教授认为,发展新的生产力需要一个强大的动力体系。动力体系里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能分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谈到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列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的重要的元素,其中谈到了关于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战略研究所长、上海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高峰高原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团队的特聘指导专家郝宇青教授认为,任何一个问题它都是时代的问题。发展新质生产力,它当然也是一个时代的问题。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创新,更为关键的是社会观念的创新。冲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冲动有两种,一个是占有性冲动,一个是创造性冲动。我们要大力推动观念创新,特别要鼓励创造性冲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专职秘书、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叶柏荣副秘书长叶柏荣进行了会议总结。他指出,本次研讨会第一是聚焦。今天各位专家的发言是聚焦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建设。第二是聚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博大精深,我们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不仅汇集了本市的思想理论界的五路大军,同时也借助学院基地的力量,广泛汇聚全国社科理论界的力量,为构建中国哲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贡献力量。第三是聚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我们接下来要认真学习全会精神,不断深入开展和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和学理化研究,也请各位专家继续支持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建设。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松江校区:松江区文翔路2800号 浦东校区:浦东新区上川路995号 徐汇校区:徐汇区中山西路2230号
版权所有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技术支持 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