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主页| 后台管理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文化强国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5-06-15    作者:黄黎明、崔琪涌、王凤仙

6月14日,“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文化强国建设”研讨会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川路校区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5年度合作项目,由上海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立信研究基地和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中国知识体系构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处李玮琦,上海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领导,以及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30余所单位100余位高层次专家学者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出席会议。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书记解超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更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强调,本次研讨会旨在汇聚学界智慧,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研究,为落实文化强国建设战略部署提供智力支持。学校将持续聚焦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目标,扎实推进相关研究工作。



线下会场

主旨报告环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一级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张占斌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气神所在。“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突出亮点,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当前,中美两国的战略博弈亦是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较量。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要把它总结好、阐释好、研究好。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特聘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王永贵认为加强文化对外传播是应对西方宣扬“中国威胁论”等国际舆论斗争的有效方式,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式;加强文化的对外传播应该坚持党性原则,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吸收他国文明成果和传播经验,用融通中外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应重构国际传播格局,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邓纯东认为,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传承和发扬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善于借鉴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蔡文成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主体,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主体,广大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二者相互成就,要避免对马克思主义观点的盲目套用,需动态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标准。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董慧认为,文化现代化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议题,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我国文化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西方文化霸权通过资本逻辑和技术优势持续渗透、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价值失序和主流价值观边缘化、西方文化产业模式对我国文化发展空间的挤压等严峻挑战。中山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教授李辉认为,文化主体性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确立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阶级性、时代性、开放性和发展性。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孙熙国认为,“六个必须坚持”发展了毛泽东的批评继承和批判吸收的观点,超越了抽象继承法、综合创新法,从根本上解答了文化创新发展的主体、标准、路径等问题,从方法论维度回答了近代以来关于古今中西之争的历史课题。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冯秀军认为学界应高度关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遵循、理论逻辑、内容结构和理论宣讲,要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要义的学理阐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教授朱喆认为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不仅仅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根本密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深厚的根基和最独特的优势。以五大特性为内在驱动力和行动指南,构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一级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韩喜平认为,在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高质量发展中,更需要文化的要素力量来实现创新发展。必须通过文化商品、文化产业等多种形态,将文化价值深度融入经济活动之中,从而赋予其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教授刘吕红认为,应深入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精髓,全面把握历史、理论、实践的多重逻辑及其丰富内涵和外延。必须遵循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逻辑规律加强教材体系建设。

主旨报告环节分别由《文汇报》理论部主任、高级编辑杨逸淇,《解放日报》理论频道主编王珍主持。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特聘教授刘经伟做主旨报告会议总结。




在专题研讨环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章益国教授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创性贡献” 主题展开阐述。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授张远新从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深刻意蕴和对西方的超越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勇教授聚焦“文化领导权”,以原理性、原则性和方法论三个维度进行深入阐释。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爱琴认为,建设教育强国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紧密联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思想引领。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丁晓钦教授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习近平经济思想有着深刻渊源,并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为例,分享了塑造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文化的思考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叶海涛教授从标识性概念切入,系统阐释了自然、文化、文明的内涵与外延,深入剖析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体同构关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院长刘林教授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人民性的深化拓展、人民性与价值引领的内在融合三个层面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立场、历史继承、战略高度和系统创新。上海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张富文教授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出发解读“人民”概念,并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进行深入分析。七台河技师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于敬龙教授从思政课教学实践出发,介绍了本校红色文化、矿工文化、冰雪文化和绿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特色方法。上海杉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游昀之教授指出,“和”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更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文翠“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风险智慧与新时代智慧风险的文化治理”为题,从提高人的风险认知、风险消弭和风险应对的角度,详细论述了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性。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永章教授认为,文化主体性体现在人民主体性、政党的主体性和历史主动精神等三个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文化主体性的核心在于将文化转化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其生命力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辽宁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泽教授认为,思政课教师要以“进的姿态、近的语言、紧的态度、劲的能量”与大众对话、与学生对话,让理论真正直抵人心。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徐恺认为,新时代挖掘中国人的共同历史心理将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专家研讨环节分别由《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主编、高级记者(新闻正高)、智库专家王多,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兼《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教授杨威主持。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万金城研究员做专题研讨环节会议总结。

 


(供图 黄黎明)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松江校区:松江区文翔路2800号 浦东校区:浦东新区上川路995号 徐汇校区:徐汇区中山西路2230号
版权所有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技术支持 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