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由我校科研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新时代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在浦东校区举行。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探讨了新的历史时期伦理学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主任潘明德教授主持,党总支书记王妍致欢迎辞。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著名哲学家、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颂杰先生做了主旨发言。黄教授从现代化三个要素“资本”“科技”“人”的角度出发谈了如何构建社会主义伦理秩序,他指出,新时代社会主义伦理秩序的建立关键在于“人”的灵魂的塑造,首先是改善,其次是进化。
长江学者、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邓安庆教授在接下来的发言中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选题。并从伦理和道德的两个不同概念的区分出发,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本质是一致的,并强调马克思的伦理学关键在于人的自由和尊严。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王新生教授认为可以利用传统文化来构建今天新时代的伦理学,而从敬畏生命到敬佑生命是一个很好的角度和切入点。上海大学欧阳光明教授则利用一些实证的材料给我们提出了问题,即进入新时代以后,人们在伦理价值方面的认知有什么样新的变化,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当代社会整体的道德状况和素质问题。最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王永章教授从人工智能的角度切入谈论了经济伦理问题。王教授的侧重点在于人工智能的出现带来的挑战,首先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挑战,其次会造成大规模失业,最后是对社会财富分配正义的挑战。他认为,要对高科技进行引导和约束,在科学的轨道上发展人工智能,同时要对人进行价值、本质力量和主体地位的复归,真正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谢礼圣副教授、张炜炜老师做了交流发言。谢老师分析了新时代道德状况面临的挑战,指出新时代中国社会必须在全面发展思想文化中主动应对矛盾,克服困难,才能坚定文化自信。张老师的发言则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出发,分析了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和伦理学的关系,指出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本质在于人的自由和解放。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光寿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他高度赞扬了与会的五位专家教授严谨的学风和研风,肯定了本次研讨会作为一次学术尝试是非常成功的。徐院长指出,本次研讨会学术效果明显,与会专家发言精彩,价值导向正确。并表示学院在今后的发展中,将进一步加强学科和内涵建设。